像爱惜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9-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在高校开设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1951年,中央民族大学创办了预科教育学院,是学校成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50多年来已经培养了1.7万多名各类人才,包括十几位省部级领导和鄂伦春族、裕固族、佤族的第一个博士生。

  根据中央的决定,从1985年开始,在内地部分发达省(市)举办内地西藏班,2000年举办了内地新疆高中班,从2006年起实施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目前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累计8500人,在校生近3000人。

  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学生童赟今年考上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研究生。“我来自山区,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根本上不起学。”童赟说,“现在读研的学费有国家管,将来我要造福家乡,回报社会。”

  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是内地高校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西南大学副校长李明介绍说:“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民族教育的各个方面。”

  近5年来,西南大学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题讲座25场、学术报告36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民族教育实践基地18个,开展党、团组织专题活动100余次,开展感恩教育、反思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25次,举办“民族文化节”6次,在校内外开展少数民族文艺演出20余场。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各民族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目前,内地民族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26万名各类建设人才。内地民族班毕业的学生政治思想坚定,文化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全面。他们奔赴基层,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